大理境内的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,地质地貌特殊,立体气候显著,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,许许多多的奇珍异兽在这里繁衍生息。
从名字上看,该保护地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,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也有利于其他野生动物生存。比如苏门羚、白鹇、白腹锦鸡、穿山甲等珍稀动物,在这里均能找到,而且有着健康的种群。
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,近日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,惊喜地发现在一处密林中,赫然出现了两只赤麂的身影。
画面中,保护区密林深处,两只雄性的赤麂相遇了,它们瞬间爆发战斗,低着脑袋,双角碰撞在一起,身体不断用力向前推进,双方都试图将对方掀翻在地。由于两只赤麂体型相近,实力相差不大,所以即便是缠斗了好一会儿,也没有分出胜负。
赤麂算是在我国分布范围比较广的一种中大型野生动物,属于鹿科麂类动物。以往人们不少拍下赤麂的身影,但像此次一样,两只野生赤麂打斗的影像,实属难得一见。这段珍贵的影像,也为研究该物种的自然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现场资料。
双方在激斗了好一会儿之后,其中一只似乎是因为体力不支,最终踉跄后退数步。自知不敌落入下风后,便迅速转身逃入密林中,消失在了镜头前。
赤麂是麂类里面体型最大的一种动物,但在鹿科里面它们的体型不算大,甚至只能算是比较小的一类,成年之后体重能长到25-30公斤。它们身上的毛发主要为红棕色,但是会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色。到了冬季,它们身上的毛色更偏暗褐色。
赤麂的身形似一头小鹿,但它们的脑袋却非常奇特。从嘴巴到前额的毛发为黑色,脸部较为狭长,嘴里还有獠牙。雄兽长有兽角,雌性则无角,但在相应长角的位置处会稍微凸起。
赤麂的脑袋,很像影视剧里面神兽麒麟的形象,不得不让人怀疑,或许影视剧里面的麒麟,就是参照赤麂为原型建模的。在我国民间,又将赤麂称为“黄猄”。曾经它们在农村的山里很常见,是不少猎人的捕猎对象。
赤麂的叫声很有特色,像犬吠一般,听起来非常凄厉,有时候在野外听见了,会令人不寒而栗。所以在有些地方,人们又将其称作“吠鹿”。
从外形上看,赤麂的模样可谓是相当“霸气”,但若你认为它们的性格也如外表一样,那就错了。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胆小的动物,而且非常容易受惊,“黄猄”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。
在森林里面,赤麂的行动十分谨慎,它们就连走路都是小心翼翼的,脚步轻微,生怕发出声响,引起其他动物的注意。另外,它们感官敏锐,有很强的听力,一旦察觉危险,会立马变得躁动不安,疯狂逃窜。
警觉是好事,能让自己及早发现危险,但凡事过犹不及,赤麂的表现就太过了。比如遭遇危险时,会不顾一切地逃窜,往往会被一些尖锐的树枝刮伤。例如2022年9月份在广州白云山上发现的一只黄猄,其背部就有明显的伤口,不似同类打架所伤,更像是在奔跑中被尖锐的东西划破了皮肤。
另外,它们如果受到的刺激太大,或者过于害怕,身体就会像“宕机”一样,呆呆立在原地,需要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来。
别看赤麂生性胆小,遇到危险就逃之夭夭,但如果是同类间战斗,却表现得非常勇猛。雄性赤麂在发情期的时候,为了争夺资源,双方会大打出手。它们尖锐的兽角就是主要的战斗武器,相互之间激烈碰撞,直至一方败逃。
赤麂虽然是吃素的,但也长出了獠牙,在战斗的时候,会不断寻找机会咬对方的脖子、脑袋等部位。所以它们的獠牙,基本上就是为了战斗准备的,对进食几乎没啥帮助。
杠杆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