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的新闻发布会上抛出重磅消息,身后站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。这场以“志愿联盟”为名的线上会议,最终演变为西方对乌军事保障的集体宣誓。
9月4日,巴黎。在一场由35国参与的“志愿联盟”线上会议结束后,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共同宣布: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正式承诺,将在未来向乌克兰部署“保障部队”。
这支多国部队将包含地面、海上或空中力量,但马克龙紧急补充了两个关键限制:这些部队“不会部署在前线”,且只会在“未来达成停火或和平协议的框架下部署”。他拒绝透露具体规模,但强调其唯一目的是确保“乌克兰军队的规模和能力不受限制”。
这番话看似提供保障,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。西方正在用“保障部队”这个概念,试探俄罗斯的红线,同时避免直接点燃全面冲突。
名为“保障”,实为驻军?西方军事介入的模糊战略
马克龙的宣布绝非临时起意。这场由法国和英国共同主持的会议,主题就是“对乌安全保障”,但实质内容远超“保障”范畴。
英法已明确表示准备战后派兵,德国则态度谨慎,称需等待“框架更明确”后再决定。这种分歧暴露了西方内部的战略矛盾:是积极介入还是有限支持?
马克龙特意强调部队不部署在前线、只在停火后行动,但“保障乌克兰军队能力不受限制”这一表述留下巨大解读空间。这支部队是否参与训练?是否协助防御?是否提供情报支持?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实际军事参与的理由。
俄罗斯早已多次反对北约在乌驻军,西方此举无疑是在玩火。用“保障”代替“战斗”,用“志愿”掩盖“官方”,这种模糊性既是策略,也是风险。
美欧协同施压,制裁与谈判的双重博弈
会议期间,与会领导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了电话。马克龙透露,美国将“在今后几天内最终确定”支持形式。这表明西方正协调行动,从军事到经济多维度对俄施压。
马克龙还释放明确信号:如果俄罗斯拒绝与乌克兰进行具体和谈,欧洲将同美国一道对俄实施新制裁。这不是简单的威胁,而是整体战略的一部分——用军事保障增强乌克兰筹码,用制裁威胁逼迫俄罗斯回到谈判桌。
但泽连斯基的表态更值得玩味。他一方面欢迎26国的安全保障,另一方面表示“有必要”与普京会晤,却排除在莫斯科会晤的可能性。双方都在设定条件,真正的和谈依然遥远。
“看不到俄罗斯结束冲突的意愿”,僵局如何破解?
泽连斯基直言“没有看到俄罗斯方面结束冲突的意愿”,这句话道破了当前困境。西方增强军事保障,俄罗斯反对外部干预,双方缺乏基本互信。
26国派“保障部队”的承诺,看似为乌克兰提供安全感,实则可能加剧对抗。俄罗斯会如何看待这些部署?即使这些部队不上前线,但其存在本身就被莫斯科视为挑衅。
西方正试图用“战后保障”概念打破僵局,但问题在于战争尚未结束,且结束无望。这种提前承诺战后安排的做法,更像是以进为退的战略试探。
军事保障与政治博弈,西方的战略两难
西方面临一个根本性两难:如何既支持乌克兰又不直接卷入冲突? “保障部队”的概念正是这种两难的产物。
马克龙强调部署将在停火或和平协议后实施,但谁来确定停火是否有效?谁监督和平协议执行?这些部队会成为维和力量还是潜在作战力量?所有问题都悬而未决。
欧洲媒体报道称德国态度犹豫,正好反映了一些国家的顾虑——他们担心这种“保障”可能成为无底洞,使西方更深地陷入冲突。
写在最后
马克龙的宣布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。西方不再满足于提供武器和资金,而是开始承诺直接军事存在,尽管是以“保障”名义。
这些部队短期内不会改变战场态势,但长期看,这是西方对乌承诺的重大升级,意味着欧洲和美国正为长期博弈做准备。
俄罗斯的反对声音早已明确,但西方似乎决心已定。这场始于2022年的冲突,正在演变为一场持续多年的代理人战争,而西方正从幕后走向台前。
未来几天,美国的决定将至关重要。如果华盛顿明确支持这一“保障”计划,那么西方军事介入乌克兰的趋势将不可逆转。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历史常开残酷玩笑。1954年,法国在奠边府战役后被迫从印度支那撤军,结束殖民统治。七十后,另一位法国领导人正努力将欧洲军队推向新的前线——这次是以“保障”之名。
杠杆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