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9 月 13 日,上海文艺界笼罩在一片哀思中——被观众誉为"国民奶奶"的表演艺术家陈奇,因病在上海与世长辞,享年 96 岁。她以跨越世纪的演艺生涯,在话剧与影视间架起一座桥梁,用角色诠释时代温度,以坚韧书写生命传奇,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永不褪色的艺术符号。
1929 年,陈奇出生于河北唐山,原名陈䭲,祖籍江苏盐城。少年时期,她便以戏剧为武器投身革命,1945 年加入中共地下组织创办的洪流剧社,次年光荣入党,并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,师从戏剧大师黄佐临。1949 年上海解放当日,她以播音员的身份向世界播报这一历史性时刻,清亮嗓音穿透战火硝烟,成为时代记忆的声纹印记。
在话剧舞台上,陈奇是当之无愧的"台柱子"。1953 年,她在《曙光照耀莫斯科》中饰演桑妮娅,连演 300 余场场场爆满;1956 年主演《蜻蜓》,更以 500 场演出创下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纪录。从《刘胡兰》中慷慨赴死的革命者,到《枯木逢春》里含辛茹苦的母亲,她以"戏比天大"的信念,将每个角色雕琢成时代的切片。黄佐临曾评价:"陈奇的表演,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交融。"
1981 年,陈奇在电影《药》中饰演夏四奶奶。尽管戏份仅几分钟,但她将烈士母亲踉跄送饭的悲怆演绎得撕心裂肺,成为银幕经典。此后,她以"奶奶专业户"的形象深入人心:《十六岁的花季》中慈祥的好婆、《蜗居》里市井的老人、《孽债》中瘪嘴的老太太、《囧妈》中银发的乘客 …… 她以千面姿态诠释中国式长者的智慧与温情,被观众亲切称为"江南第一老太"。
陈奇的情感历程,亦如她演绎的角色般跌宕起伏。第一段婚姻始于抗战时期,经山纵一支队副司令员陆升勋夫妇介绍,她与山东籍革命者严华(原姓延)结为伴侣。
严华时任鲁中军区沂山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指导员,两人因理想相投走到一起。然而,战乱中的聚少离多与性格差异,最终让这段婚姻在 1946 年画上句点。离婚时,陈奇并未知晓自己已怀有身孕,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。
第二段婚姻,则是命运赐予的温暖。1972 年,陈奇与富华(原名魏邵文)在人生低谷中相遇——两人均经历过丧偶之痛。与富华再婚后,两人相互扶持,这段婚姻成为她后半生的避风港。
2025 年 2 月,有路人偶遇她现身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观剧,红色围巾映衬着满头银发,精神矍铄。
陈奇离世的消息传出后,上海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。他回忆与陈奇的两次合作,表达了对她的不舍,并祝福她一路走好。
陈奇老师的离去是艺术界的损失,但她塑造的角色将永远活在观众心中。
取材网络,谨慎甄别
杠杆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